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哀范君三章·其二

鲁迅 鲁迅〔近现代〕

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
狐狸恶去穴,桃偶已登场。
故里寒云恶,炎天凛夜长。
独沉清洌水,能否涤愁肠?(洌 一作:泠)

译文及注释

译文
祖国海滨的春草绿了又绿,你却长年流落飘泊在异邦。
狡猾的狐狸清王朝皇帝刚刚下台,骗人的桃偶军阀又上了场。
在那寒云翻滚,气候险恶的故乡,就连热天也得打冷颤,夏夜也难挨到天亮。
你终于独自投入了冷冽的江水,请问能否洗尽你深沉的忧愁和悲伤?

注释
海草国门碧:李白《早春于江夏送蔡十还家云梦序》:“海草三绿,不归国门。”说草绿了三次(过了三年),还没有归家。这里是说范留学日本多年。
老异乡:指久住日本。
狐狸:指清朝皇帝和官僚。方去穴:刚离开巢穴,就是说清朝的统治刚被推翻。
桃偶:用桃木做的木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1912年7月22日,范爱农是作者鲁迅的好友,也是鲁迅的同乡,后来又一起留学日本。一次,范爱农跟朋友去看戏,坐船回来,在大风雨中落水淹死。他水性很好,鲁迅疑心他是投水自杀。故作了此组诗以示悼念友人。此诗为其中第二首。

参考资料:完善

1、 金鹰.橄榄小集:中国人事出版社,2004年:322页

赏析

  惊叹了好友之死对自己的震撼之后,第二章进一步揭示造成范爱农死因的社会原因并对其自裁方式发出疑问。先从留学异国写起。“海草国门碧,多年老异乡”,一下引到当年他们在日本留学的情景。为了追求新的知识、思想,寻求救国途径,他们孜孜不倦,意气风发,“海草三绿,不归国门”。回到祖国后,辛亥革命的爆发和绍兴的光复,点燃了他们许多希望。但是,恶势力对革命政权的掌握以及“换汤不换药”的轮番执政,给满腔热血的知识分子以沉重打击。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剧,也是范爱农悲剧的社会根源。鲁迅以深刻的眼光,看到辛亥革命的不彻底性,并把它和范爱农的死联系到一起,增强了全篇的社会意义,提高了范爱农自杀的社会价值。“故里”句将镜头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哀范君三章·其二》是一首五言律诗,此诗揭示造成范爱农死因的社会原因并对其自裁方式发出疑问。诗中先写当年他们在日本留学的情景,接言恶势力对革命政权的掌握以及“换汤不换药”的轮番执政,给满腔热血的知识分子以沉重打击;后将镜头回落绍兴,抒发了对故乡险恶环境、污浊空气、人世冷酷的愤郁;最后是问死者,也是自问,这样的牺牲究竟行之有效与否?整首诗从与范爱农在日本共同斗争的精神写到独沉江堤的凄冷沉沦,概括了范爱农的一生,也反映出一个时代的风云变幻。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记九溪十八涧

林纾 林纾〔近现代〕

  过龙井山数里,溪色澄然迎面,九溪之北流也。溪发源于杨梅坞。余之溯溪,则自龙井始。

  溪流道万山中,山不峭而堑,踵趾错互,苍碧莫辨途径。沿溪取道,东瞥西匿,前若有阻而旋得路。水之未入溪号皆曰涧。涧以十八,数倍于九也。

  余遇涧即止。过涧之水,必有大石亘其流。水石冲激,蒲藻交舞。溪身广四五尺,浅者沮洳,由草中行;其稍深者,虽渟蓄犹见沙石。

  其山多茶树,多枫叶,多松。过小石桥,向安理寺路,石犹诡异。春箨始解,攒动岩顶,如老人晞发。怪石折迭,隐起山腹,若橱,若几,若函书状。即林表望之,滃然带云气。杜鹃作花,点缀山路;岩日翳吐。出山已亭午矣。

  时光绪己亥三月六日。同游者达县吴小村、长乐高凤岐、钱塘邵伯。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六言诗·给彭德怀同志

毛泽东〔近现代〕

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
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溺鼠

《文言文启蒙读本》〔近现代〕

  鼠好夜窃粟。有人置粟于盎,鼠恣啮,且呼群类入焉。月余,粟且尽,主人患之。人教以术,乃以糠易粟,浮水面。是夜,鼠复来,欣欣然入,不意咸溺死。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