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梦谁先觉

罗贯中 罗贯中〔明代〕

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
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人生只不过是看起来真实一点的梦境,谁能够先看穿这个呢?我生平所为只有我自己知道啊!
春天我在茅草屋里睡足了觉,窗外的日光慢慢地移动。

注释
大梦谁先觉:大梦:道家对人生的一种看法。觉:读音为jué,这里谓觉醒之意。
平生:平素,往常。
迟迟:徐缓貌。

参考资料:完善

1、 吕树坤《四大名著诗词赏析》(吉林文史出版社),2003 年第1版,第6页

赏析

  本诗出自《三国演义》,无任何正史记载。与其说是诸葛亮诗,不如说是罗贯中诗。《三国演义》不愧为四大名著之一,不愧为中华文学史上的瑰宝,罗贯中亦不愧为小说大家,从这首小诗就能看出端倪来。首先,从写作角度来说,此诗为诸葛亮的出场,做了大气盘旋的铺垫。那么对于小说中的人物刻画和场景氛围渲来说,起到了先声夺人的作用。

  其次,此诗是为诸葛亮量身订做的,不仅十分符合诸葛亮的身份,而且一开始就为诸葛亮戴上了一顶智慧的帽子。说到这里了,就必须要解释一下这首诗的意思了。大梦,是道家对人生的一种诠释,在道思想中,梦既指混沌迷蒙的景象,又指人的感知与思想。“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结合

展开阅读全文 ∨

创作背景

  这是《三国志通俗演义》卷八《定三分亮出茅庐》中,刘备三顾茅庐,前两次造访,没有见到,第三次正好诸葛亮在午睡,几个时辰以后,睡足了的诸葛亮醒来便吟出该诗。

简析

  《大梦谁先觉》是一首五言绝句。此诗前二句从人生大处着笔,不仅表明诸葛亮对人生梦觉的“自知”,且对世间万事万物都洞悉于心、了如指掌,是对人生哲理的觉醒;后二句描述了他高卧隆中、超然物外的生活状态。该诗成功刻画出诸葛亮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大智大贤者的形象,亦显示出作者的高超笔力。

罗贯中

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6篇诗文  264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浣溪沙·庭院沉沉白日斜

夏言 夏言〔明代〕

庭院沉沉白日斜,绿阴满地又飞花。瞢腾春梦绕天涯。
帘幕受风低乳燕,池塘过雨急鸣蛙。酒醒明月照窗纱。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

《格言联璧》 《格言联璧》〔明代〕

  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呻吟语》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张之万之马

《庸闲斋笔记》〔明代〕

  张尚书之万,畜一红马,甚神骏,尝日行千里,不喘不吁。有军人见而爱之,遣人来买,公不许。固请,之万无奈,遂引而去。未几,马送回,之万怪之,询其故,曰:“方乘,遂为掀下,连易数人,皆掀坠。此乃劣马也,故退之。”之万求之不得,遂退金收马。比公乘之,驯良如故,盖此马愿从主也。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